甘肃省人工草地固碳能力和碳汇价值评价
日前,甘肃省草地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和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专家走访了民勤县和永昌县大规模种植苜蓿的企业,调查了当地种植苜蓿的品种、种植年限和日常管理情况。经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民勤县蔡岐镇苜蓿WL系列种植1-7年地块和永昌县东寨镇苜蓿冲击波种植1-7年地块为试验用地,完成了人工草地固碳能力和碳汇价值评价研究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接下来,根据项目进度安排,甘肃草地技术推广站将对不同类型人工草地植物的光合效率、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以及碳储量进行测量,研究不同类型人工草地碳储量的差异和年际变化,并分析了影响碳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土壤呼吸速率、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含量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河西灌区主要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积累能力的差异;测量和计算草地植被碳密度、土壤碳密度、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科学评价人工草地对调节草地生态碳平衡的贡献。
甘肃是草地资源大省,天然草地面积2.146亿亩,人工草地面积多年居全国前列。随着退牧(田)还草、草原补偿等工程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人工草地建设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草原生态生产的协调发展。研究人工草地碳储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和汇的影响以及碳收支评估的准确性,对甘肃省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29